- 王新哲;王晓蕊;
新质生产力是以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和数字化转型等为基础的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力量,通过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为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于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从其作用机理的层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资源适配度差异决定转化效率;制度环境差异形成创新温差;产业结构差异影响融合深度;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域衰减。基于2010—202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04期 v.42;No.14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惠琴;丁雨晨;
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协同推进的背景下,旨在探究生态产业化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产业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实证分析发现,生态产业化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效应通过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路径实现,且在区域层面与时间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生态产业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产业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3点建议:1)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各地生态资源优势;2)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循环体系,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3)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生态产业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特点精准施策,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2;No.140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邵慧敏;高明;
为了详细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和上市公司技术革新能力的互动机制,系统识别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借助实证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企业创新管理及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将2014—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驱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中介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凭借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说明,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样本里,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二级指标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市公司应当依据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调整自身战略,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如此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企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创新水平。
2025年04期 v.42;No.14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冯夏滢;
数字经济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增添了新的推动力量。为了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影响效应以及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基于2011—202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并且剖析“农业技术进步—数据要素深化”的中介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技术进步—数据要素深化”的中介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为了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应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并强化数据要素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渗透和应用程度。
2025年04期 v.42;No.140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孟丽;李泽珅;姚任柯;
当前,女性创业者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创业过程中,女性创业者仍面临诸如性别角色固化、社会期待刻板化和文化偏见等多重现实困境,使其创业之路相较于男性更加艰辛。因此,探索影响女性创业者创业韧性的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对于提升其创业质量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选取云南省4州(市)15位创业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对所得采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外部环境、领导能力和社会支持等4个方面对女性创业者的创业韧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女性创业者所处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成长环境,不仅塑造其个人特质也会影响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而坚韧、积极、乐观和自信等个人特质是女性创业和领导成功的基础,家人、朋友和客户的支持和鼓励对提升女性创业者的领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04期 v.42;No.140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